四季度经济工作如何推进?重要信息透露-粉丝头条网

toodd 阅读:1 2025-10-16 22:19:02 评论:0

记者 张一诺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强10月14日下午主持召开经济形势专家和企业家座谈会,听取对当前经济形势和下一步经济工作的意见建议。

与会专家和企业家认为,今年以来,我国经济运行顶住压力、稳中有进,展现出强大韧性和活力。大家还就更好地实施宏观政策、解决当前突出问题提出了意见建议。

在认真听取专家和企业家发言后,李强强调,对当前经济形势,要以更宽的视野准确把握,特别是从五年规划的实施来看经济发展的长期趋势,从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支撑来看经营主体的活力。

李强的发言透露了下一步经济工作的重点和政策方向。

首先,他强调要加力提效实施逆周期调节,总量政策持续发力,用足用好政策资源,以改革办法打通堵点卡点,增强发展动能。

今年三季度以来,受极端天气、稳增长政策节奏、外部环境等多重因素影响,中国经济增长动能有所下降。近段时间,政策加码的预期有所上升。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对界面新闻表示,四季度有可能出台新一轮稳增长政策,而且政策空间也比较充足。当前中国政府负债率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处于偏低水平,政府拥有规模庞大的净资产,现阶段物价水平也偏低,这些方面都有充足的政策空间。

其次,李强表示要持续用力扩大内需、做强国内大循环,统筹用好各类促消费举措,着力扩大有效投资,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增加优质供给,不断形成扩内需的新增长点。

分析人士认为,扩大内需依然是当前稳增长的关键。

消费方面,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8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降至3.4%,连续3个月下行且增速较5月份的年内高点回落3个百分点,考虑到消费品“以旧换新”补贴大规模落地始于去年9月,高基数下,四季度消费增速或进一步放缓。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制图:界面新闻

东吴证券分析师芦哲指出,5月以来消费增速下行很大程度上可能是“以旧换新”资金不足,而非需求透支。如果四季度能对补贴资金进行额外补充,消费增速将有望得到稳定。

王青表示,四季度存在增发超长期特别国债、上调“两新”支持资金额度的可能性。“考虑到去年下半年1500亿元‘两新’支持资金全面投放,基数显著抬高,为确保今年下半年、特别是四季度‘两新’政策的促消费、扩投资效应,四季度上调支持资金额度的必要性较高。”他分析称。

10月14日,财政部发行了今年最后一期、规模为400亿元的20年期超长期特别国债,至此,2025年预算安排的1.3万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计划圆满收官。

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重点着力于支持“两重”(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项目及“两新”(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工作。根据今年的预算安排,1.3万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中,有8000亿元用于支持“两重”项目建设,5000亿元用于加力扩围实施“两新”政策。

投资方面,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前8个月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增速为0.5%,比前7个月放缓1.1个百分点,降至年内新低。其中,不含电力的基建投资累计同比增速仅2.0%。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制图:界面新闻

9月2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了一则重磅消息,为促进金融更好服务实体经济,推动扩大有效投资,国家发改委会同有关方面积极推进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相关工作,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规模共5000亿元,全部用于补充项目资本金。

截至目前,已有多地公布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支持项目落地方案,标志着工具从政策设计阶段进入实际执行阶段。根据界面新闻对各地公开信息的梳理,本次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涵盖轨道交通、市政公用事业(含供水、供热)、物流仓储、城市更新、核电、煤炭、新能源、水利工程、生态保护等领域。

国家金融监管总局此前透露称,2022年6月和8月分两批设立总额7399亿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撬动投资9万多亿元。王青据此测算,5000亿元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可撬动投资6万亿元左右,相当于2024年宽口径下基建投资总额的24.4%。预计政策工具落地后,三年内每年可推动基建投资增长3-4个百分点。

分析师表示,四季度还有可能加发地方政府专项债,对冲地方政府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下滑带来的广义财政短收。这既可为地方政府主导的基建投资提供更多资金来源,也能更大力度实施保障房收储,推进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

此外,当前民间投资已连续3个月负增长。国家发改委主任郑栅洁9月底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透露,将在扩大准入、打通堵点、强化保障等方面实施一批务实举措,加强产业、投资、财政、金融政策协同,进一步激发民间投资活力,促进民间投资发展。

第三,李强在座谈会上指出,大力支持稳外贸稳外资,积极开拓多元化市场,完善海外综合服务体系,推动实施一批标志性外资项目。

海关总署最新数据显示,按美元计价,9月我国出口同比增速升至8.3%,创6个月新高,前三季度出口均保持在6%左右的较高增速。

分析人士指出,9月,我国对欧盟、东盟及“一带一路”共建经济体出口都持续处于高增长状态,有效抵消了对美出口下滑带来的影响。

界面新闻基于海关数据的测算显示,9月,我国对非洲出口同比增长56.4%,涨幅较上月扩大30.6个百分点;对拉丁美洲出口同比增长15.2%,增速较上月扩大17.5个百分点;对欧盟出口同比增长14.2%,涨幅比上月扩大3.8个百分点;对东盟出口同比增长15.6%,增速比上月回落6.9个百分点;对美国出口同比下降27.0%,降幅比上月收窄6.1个百分点。

分析师表示,虽然美国近期宣布的加征关税、加收港口费等政策给四季度中国出口带来不确定性,但短期内这些措施全面落地风险较低,影响有限。同时,外需改善与我国在新兴市场的份额提升,或令出口保持较高景气度。

国盛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熊园对界面新闻表示,2024年四季度我国出口同比增长9.9%,较上季度回升4个百分点,单纯考虑基数回升,今年四季度我国出口增速可能会回落至2%-3%附近。除基数外,四季度我国对美出口预计仍将维持较大幅度负增长,但欧洲和新兴市场支撑出口的逻辑不变,指向四季度出口同比大概率仍为正。

财信金控首席经济学家伍超明对界面新闻指出,往后看,我国出口仍具两大有利条件。一是反内卷政策有望持续优化市场竞争秩序,带动相关工业品价格逐步合理回升,有助于出口增速提高;二是近年来我国贸易伙伴不断拓展、贸易结构持续优化,有效提高了我国应对全球供应链和市场波动的能力,对出口份额形成一定支撑。

最后,李强提出,要多措并举营造一流产业生态,综合治理行业无序、非理性竞争,促进上下游、大中小企业深化合作,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发展创业投资基金,着力构建创新生态圈。

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背景下,“反内卷”行动正在进一步落实落细。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期密集发布了新一轮十大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钢铁、建材、汽车、有色金属、电子信息制造等行业的方案都对下阶段加强行业治理、规范企业竞争秩序作出了明确部署。

国家统计局近日发布的多项数据显示,多个行业的利润和价格都出现改善。比如,1-8月原材料制造业利润同比增长22.1%,钢铁行业同比扭亏为盈。8月,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下降2.9%,降幅比7月收窄0.7个百分点,为今年3月以来首次收窄,其中,光伏、新能源车整车制造价格同比降幅分别收窄2.8和0.6个百分点;PPI环比则由7月下降0.2%转为持平,为年内首次终结下行态势。

搜索
排行榜
标签列表
    关注我们

    扫一扫关注我们,了解最新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