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模态AI Agent头部公司融资1.3亿美元,引领AI行业新风向-粉丝头条网
界面新闻记者 |
界面新闻编辑 | 文姝琪
10月23日,AI应用公司LiblibAI宣布完成1.3亿美元B轮融资,由红杉中国、CMC资本及一战略投资方联合领投,老股东顺为资本、源码资本、明势创投、渶策资本均超额增持,远识资本继续担任本轮融资的独家财务顾问。
从狂热回归理性之后,今年由AI制造的火爆话题已不如往年一样频繁。如此环境下,LiblibAI是这片领域相对突出的一家公司,这轮融资也是今年国内资本市场AI应用赛道最大的一笔融资。
LiblibAI成立于2023年底,创始人陈冕曾在腾讯、字节跳动等大厂负责AI产品落地,一度是字节最年轻的4-1职级产品经理。
LiblibAI的定位是多模态模型与创作社区,平台整合了图像、视频、3D、LoRA训练等多模态能力,建立灵感生成、视觉设计、动态视频制作等工作流。据公司数据,平台现阶段孵化了超过2000万AI创作者,场景包括插画、摄影、电商、海报、IP等。
今年上半年,Manus的爆火某种意义上拉开了AI应用层竞争的序幕。在模型层性能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创业公司如何利用模型能力打造产品,并设计出符合AI时代供需关系的商业模式,成为投资机构们更关注的一个问题。

一名关注AI领域的投资人告诉界面新闻记者,目前国内创业公司中,Manus、Genspark和LiblibAI,可以称为现阶段已经“跑”出来的三家公司。其中除了Manus更偏向于通用型定位,后两者分别针对搜索引擎和视觉设计领域。
相对于通用AI Agent,垂类AI Agent被认为是更容易起势的创业标的。因为垂直领域的需求通常明确,团队可以进行相对清晰的产品定义,模型所能触达的能力边界也更好摸索。
就产品本质而言,陈冕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垂直应用类AI公司本质上是在做特殊的交互与上下文。前述投资人有类似的观点,他对界面新闻记者表示,这类产品之间能力差异的体现,主要在于能否把需求规划给一个最好的大模型。这其中也包括如何通过交互真正理解用户需求。
在切对垂类的基础上,商业模式上如何形成正向循环也是AI应用公司的受关注焦点。
目前,LiblibAI在C端(用户)实行免费试用和会员套餐两种机制,后者包括35元/月和70元/月的订阅方式,面向B端(企业)客户则推出了私有化部署与API接入两种方案,前者起订价18万元/年,后者按实际调用量阶梯计价,标准接口0.15元/次(1000次起购)。
作为参考,LiblibAI更为人熟知的一款面向全球市场的产品LoveArt,其最新数据(截至9月底)为日活用户规模20万,年化预估收入超过3000万美金。
AI应用产品从免费走向付费的难度,投资人的观点不一。以朱啸虎为代表,此前有投资人表示过切准企业客户痛点的AI公司已经可以“闷声赚钱”。
但这背后还有两个问题有待探讨,首先是市场规模的天花板有多高;其次是在产品功能逐渐完善、token消耗迅速增长的情况下,是不是所有公司最终都能实现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