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规划即将出炉,五大关键词值得关注 - 粉丝头条网

toodd 阅读:3 2025-10-23 21:39:02 评论:0

记者 王珍

10月23日,新华社受权发布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公报。公报指出,全会提出了“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科技自立自强水平大幅提高,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取得新突破,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升,人民生活品质不断提高,美丽中国建设取得新的重大进展,国家安全屏障更加巩固。在此基础上再奋斗五年,到2035年实现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大幅跃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接受界面新闻采访的专家指出,鉴于“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所提出的用“三个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十四五”时期(2021-2025年)是奠定基础、明确方向的开局起步阶段,“十六五”时期(2030-2035年)是冲刺收官阶段,处于中间节点的“十五五”时期(2026-2030年)则是对2035年远景目标进行检验的关键阶段。

从公报内容来看,专家学者认为,至少有五个关键词值得关注,包括高质量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投资于人、新质生产力以及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高质量发展: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全会强调,“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分析人士指出,“十四五”规划没有设定量化的GDP增速目标,为五年规划史上首次。即将出台的“十五五”规划很可能会继续淡化增长目标,更强调高质量发展。与此同时,他们表示,要实现2035年远景目标规划设定的要求,即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人均GDP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十五五”期间经济增速仍应保持在每年5%左右。

值得注意的是,公报在接近尾声的地方提到,全会分析了当前形势和任务,强调坚决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着力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稳住经济基本盘,巩固拓展经济回升向好势头。宏观政策要持续发力、适时加力,落实好企业帮扶政策,深入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兜牢基层“三保”底线,积极稳妥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野村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陆挺对界面新闻表示,中国政府很可能会延续“十四五”规划的做法,不会为“十五五”规划设定具体的增长目标。在全球经济充满不确定性的背景下,中国将更注重高质量发展,强调韧性、安全和包容性。

国盛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熊园也对界面新闻表示,近年来我国持续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更注重高质量发展,后续也不排除有淡化GDP增速的可能。从中长期角度来看,若要实现到2035年GDP翻一番,再考虑到经济增速长期趋于放缓,“十五五”期间的GDP平均增速应在4.7%以上、4.8%会更为稳妥。对应看,2026-2027年GDP目标可能定在5%左右,2028-2030年可能定在4.5-5%左右,总体仍属相对偏高的水平,指向“十五五”期间的政策基调偏扩张、偏积极。 

全体人民共同富裕:通过增收促消费 

全会提出,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扎实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要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推动房地产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健康中国,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有效需求不足是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一大问题,而促消费是扩大内需的重中之重。专家认为,“十五五”期间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有望延续;继续增加高质量供给,特别是大力发展养老托育服务体系;还可能提出广义消费占比等增长目标。但更重要的是,要从增加居民收入、完善社保体系、推动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方面着手,推动消费的可持续增长。

陆挺表示,预计中国会努力改革社会福利体系,尤其是养老金制度,以实现经济收入的重新分配。他指出,改革社会保障体系,包括大幅提高低收入家庭的基本养老金和增加基本医疗保险补贴,是促进消费和减少不平等最有效的长期政策。 

中国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章俊也认为,优化收入分配格局将是提振消费的重要着力点。他指出,居民部门收入偏低且分配不均是消费潜力未充分释放的制度成因,目前我国居民可支配收入占GDP比重约为60%,有较大的提高空间。

“‘十五五’时期可能会加大国民收入向居民部门倾斜的力度,比如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完善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同时通过税收和转移支付缩小收入差距,增加中低收入群体收入占比。”章俊说。

投资于人公共资源向民生领域倾斜

全会提出,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坚持惠民生和促消费、投资于物和投资于人紧密结合,以新需求引领新供给,以新供给创造新需求,促进消费和投资、供给和需求良性互动,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

202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推动更多资金资源‘投资于人’”,释放出宏观政策更加重视民生导向的重要信号。专家预计,“十五五”期间将延续这一政策基调,公共资源将继续向基本公共服务、保障性住房、育儿养老等民生领域倾斜。

章俊表示,“投资于人”既是改善民生的保障,更是激活发展潜能、驾驭时代变革的战略抓手,最终将实现民生福祉与发展质量的双向提升。

他建议进一步提高财政支出对于社保的支持力度,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等领域全面发力。具体而言,可以参照育儿补贴,按照央地“九一开”的分担方式,加大薄弱领域的现金补贴力度。此外,推广浙江共同富裕示范区经验,将组织建设、高质量发展、缩小城乡差距、缩小地区差距、缩小收入差距、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典型经验做法逐步推广。

中国商业经济学会副会长宋向清也对界面新闻表示,“十五五”规划将更注重体现“投资于人”的政策导向,这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障。 

宋向清建议,推动公共服务从“有”向“优”升级,构建覆盖全生命周期的服务体系,重点关注“一老一小”,促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质量;深化人力资本投资,健全职业技能培训和终身学习体系,增强劳动者适应技术变革的能力;加快补齐民生短板,推动资源向乡村、欠发达地区和困难群体倾斜,减轻群众在住房、教育、医疗等方面的负担。

新质生产力: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全会提出,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是习近平总书记2023年7月在四川、黑龙江等地考察时提出的原创性概念,其核心在于“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专家指出,“新质生产力”的本质是先进生产力,未来五年政府将继续通过大力投资和产业政策推进科技自立自强。 

章俊表示,培育新质生产力有三个重点方向:一是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的深度融合,除考察研发投入和发明专利数量外,基础研究强度和科技成果转化率也是重要考量。二是打造一批新兴支柱产业,低空经济、海洋经济、商业航空、商业航天等领域产业化、规模化有望加速落地;三是加强“卡脖子”技术攻关力度,构建自主可控产业链供应链体系,尤其是在高端芯片、基础软件等方面。

华泰证券研究员易峘认为,“十五五”规划将着重攻关高新技术中的 “卡脖子”领域,如高端芯片、EUV光刻机整机集成、高端射频器件、高端 CAE/EDA 等,确保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与自主可控。这意味着,接下来会加快实施一批具有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的国家科技重大项目,推动人工智能、量子科技、前沿半导体、生命健康等重点前沿科技领域实现整体突破。

此外,有分析师指出,新质生产力并不简单等同于“硬”科技,新型服务业也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服务业是新质生产力落地的关键结合点;另一方面,技术研发和配套的生产性服务业也是新质生产力进步的基础。未来在国内大循环为主的格局下,实物需求扩张趋缓,政策重心将从“投资于物”向“投资于人”倾斜,必然要求一个更具纵深的服务业市场。

全国统一大市场:重在规范地方政府行为

全会提出,“坚决破除阻碍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卡点堵点”,“加快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宏观经济治理体系”,确保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

“内卷式竞争”是当前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一大突出现象,主要表现为企业与地方政府在市场竞争中的非理性竞争行为,导致产能过剩、效率下降,已引起国家高度重视并采取综合整治措施。

分析人士对界面新闻表示,造成“内卷式竞争”的原因很多,这既是受到技术进步等客观规律的影响,也有企业追逐短期利益的因素,更有深层次体制机制的问题。“反内卷”短期可以通过限产等手段对重点行业进行干预,以期取得快速成效,但长期有赖于重塑地方政府的激励约束机制,“十五五”时期将是重要的改革窗口期。

东方证券分析师陈至奕认为,“统一大市场”是纠正地方政府行为模式、从根本上减少重复建设的必由之路。今年9月,《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论述六个“着力”,其中仅有一点明确针对企业,即整治企业低价无序竞争乱象,其余五点都指向政府行为,包括整治政府采购招标乱象、整治地方招商引资乱象、推动内外贸一体化发展、补齐法规制度短板、纠治政绩观偏差,这表明“反内卷”的背后是以制度谋求高质量发展的尝试。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对界面新闻表示,地方政府在推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要予以充分肯定,但同时也产生了一些不规范的行为,这不利于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建设,要予以坚决纠治,让市场发挥更大作用。比如,部分地方政府以违规的税收优惠等差异化政策开展招商引资的税收“逐底竞争”,扭曲行业进入成本,助推产能扩张;部分地方保护主义以及破产重整制度不健全等问题,影响产业出清速度,使得供需矛盾无法通过市场机制进行自发调节。

对此,他建议转变地方政府的发展观和政绩观,完善与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考核机制,把更多体现新发展理念的指标融入地方政府考核体系当中,综合考虑产值、科技投入、与主导产业契合度等多维度指标。落实落细国家发改委2024年12月发布的《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指引(试行)》相关要求,规范管理地方政府的招商引资政策,避免低层次重复建设。推动国务院2024年6月发布的《公平竞争审查条例》等法规政策的执行到位,或可开展《公平竞争审查条例》实施效果大督查行动。

搜索
排行榜
标签列表
    关注我们

    扫一扫关注我们,了解最新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