险企加速出海布局,中国再保险业十年补缺口期来临-粉丝头条网

toodd 阅读:2 2025-10-23 23:28:01 评论:0

界面新闻记者 | 冯丽君

我国再保险行业正在快速发展。

目前,已有26家实体再保险运营机构汇聚上海临港,6家境外机构在上海国际再保险登记交易中心(下称“登记交易中心”)设立了交易席位,开通交易权限的机构达128家,初步形成了再保险全产业链条。截至今年三季度末,登记交易中心累计交易规模达到45亿元,累计登记规模近1100亿元,业务稳步增长。

在10月22日召开的2025上海国际再保险会议主论坛上,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财险司司长尹江鳌指出,面对“十五五”时期生产、消费、贸易等领域的高质量发展,相关保险需求对供给能力将提出新的要求。应充分发挥再保险作为“放大器”“调节器”和“连接器”作用,促进保险业实现“敢保”“善保”“会保”。

“未来十年是中国再保险业补缺口时期”

再保险遵循“风险分散”原则,本质上是依托自身数据积累、模型定价和全球化经营等优势,将各类巨灾风险、新兴风险及复杂风险进行全球化转移和分散。

上海金融监管局局长綦相表示,当前保险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大有可为,再保险作为“保险的保险”,应当进一步发挥对巨灾风险、新兴风险、超额风险等的保障和支持力度,有所作为。

“再保险的主要功能是分散超出保险公司风险承受能力或风险偏好的那部分风险,比如重大巨灾风险,重大事故风险,同时再保险可以作为一种资本补充,在改善保险公司偿付能力方面发挥一定作用。” 太保产险再保险部总经理王金宝告诉界面新闻。

然而,全球再保险市场风险复杂。

2024年全球自然巨灾导致的保险损失连续五年超过1000亿美元。其中,以单一巨灾造成保险损失超过10亿美元为标准,2023、2024两年发生此类巨灾的频次保持历史峰值水平。全球气候变化导致巨额保险损失已成新常态。

中再产险总经理王忠曜在界面新闻等媒体采访时表示,“当前,国际政治经济领域摩擦不断,地缘政治风险上升,保险业务中政治暴力、营业中断、航空以及网络安全等领域的风险敞口增加。在贸易保护主义升级的背景下,发生供应链中断与额外通胀的可能性上升,可能引发行业理赔成本增加、盈利水平下滑与保障缺口扩大等一系列不利情形。”

当前,再保险服务边界也进一步拓展至气候变化、网络安全、地缘冲突等非传统安全领域。中国再保拟任董事长庄乾志介绍称,再保险是分散气候变化等巨灾风险的主要渠道,是应对科技创新等新兴风险的重要工具,也是防范地缘冲突等复杂风险的有效手段。

不过,2024年,我国GDP占全球17%,保险市场规模占全球10%,而再保险市场规模占全球份额仅4%,仅排在全球第7位。

庄乾志表示,在很多垄断程度高、技术要求强等巨灾、复杂和特殊风险领域,我们的再保险供给不足,我国再保险市场要素集聚、风险定价和市场引领能力亟待增强,“未来十年,是中国保险再保险业补缺口时期,加快再保险发展已成为下一步金融改革发展的基本逻辑和战略选择。” 

中国险企“出海”找“蓝海”

“我们越来越认识到,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各个领域的全面风险保障需求在上升。” 上海金融监管局副局长毛利恒在会议上表示,一方面,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方式正在加快转型,科技创新、绿色低碳、航空航天等战略领域快速发展,大量新兴风险保障需求持续释放;另一方面,中国企业在加快“走出去”,公开数据表明,截至2024年末,我国设立境外企业总数已经达到5.2万家,境外企业资产总额超过9万亿美元,亟待再保险行业主动作为,织密中国海外利益“安全网”。

中国企业 “走出去”,新能源车备受关注。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超128万辆,首登全球第一。今年以来保险公司借助新能源车险“出海”步伐加快。

王忠曜对界面新闻等媒体分析道,“在国内车险市场竞争白热化的背景下,海外市场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新能源车险蓝海,自然成为险企寻求新增长曲线的战略选择。随着中国新能源车企品牌在海外认知度提升,‘车到哪,保险到哪’成为必然。更重要的是,新能源车特有的三电系统、智能网联等功能形成了全新的风险图谱,海外险企普遍缺乏相关数据积累,这为中国险企留下了宝贵的市场窗口。”

王金宝告诉界面新闻,太保产险经过与国内主机厂深度交流,全面了解新能源车企出海发展面临的保险痛点,通过整合渠道资源,在今年率先为新能源车企出口泰国的车辆提供保险服务,同时创建了出海车险回国之路,即新建直保当地出单、再保跨境分入的模式,将产品和服务延展到国外,将业务和业绩回流到国内。同时,这一新模式迅速在同类业务上得到推广复制。

“新能源车保险需求强劲增长,给保险行业带来了巨大商机,保险行业必定会投入更多资源,在客户选择、车型选择、风险定价、理赔管控等方面提升精细化经营管理能力,只要整个行业对此形成共识,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新能源车保险整体承保盈利将会更加持久稳固。”王金宝对界面新闻表示。

然而,在险企“出海”寻找“蓝海”增量的过程中,挑战与机遇并存。

王忠曜认为,挑战主要包括:一是数据困境。海外驾驶环境、维修成本等与国内差异显著,精准定价难度大;二是合规门槛。各国监管体系复杂,政策要求多样;三是服务网络布局。专业维修网点建设成本高、周期长;四是特殊风险管理。电池聚集、自然灾害等新型风险累积需要专业管理。

对此,王忠曜介绍,“中再产险正在从四方面着力:第一,共建数据平台。我们正推动建立行业级数据平台‘再·途’,通过聚合分析多维度行业和业务数据,加快开发更精准的定价模型,为行业提供技术后援。第二,共享全球网络。依托中国再保与全球合作伙伴的网络,为险企提供目标市场政策解读、推荐本地服务伙伴等服务,帮助降低机会成本。第三,创新再保方案。针对海外特殊风险,提供定制化再保险解决方案,帮助直保公司扩大承保能力,稳定经营。第四,推动标准输出。”

搜索
排行榜
标签列表
    关注我们

    扫一扫关注我们,了解最新精彩内容